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好调查研究,使调查研究同工作实际、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发展实质,防止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促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调查研究要深入群众,倾听人民呼声。老百姓已经厌倦了形式主义,类似一曰“前呼后拥式”调研,官员走马上任,搞调研阵势浩荡。所谓“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没有起到真实调研的作用,纯粹走个过场,还给群众添麻烦,严重影响了各级干部形象。调查研究要党在延安时期的工作方法,坐在百姓的炕头,走进百姓田间地头,敢与百姓端同样的碗,吃一样的饭,这是新时期对干部作风的又一考验。深入群众,发掘群众最关心、亟待解决的真问题,是我们党赢得民心、发展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总目标的经久不衰的指向灯。善于从细微末节着手,让小康社会增质提效,才能不忘使命和责任、感悟群众创造的智慧和力量, 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定位。大兴调查研究,要有大局意识、统筹兼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上级关注的重点、决策落实的难点上下功夫,如暗访地边摊、揭露部分官员“分解外包”调研工作。深入调研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问题关键。不盲从大众说法,坚持本心选择,发掘值得推广的亮点。将调查研究的“准星”对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靶心”,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推动政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要认清重点、难点,把握发展实质。“调”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取证,“研”要抽丝剥茧,找到影响事物发展的最本质的因素。当前国家发展进入“快车道”,势必会增长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现代教育和基本收入已经普及,我们缺少的是高精尖人才和技术。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重点问题,发挥了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如集举国之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时团结成新的钢铁长城、在北上广等人才集聚的大都市采取了高等人才落户的政策。这都是经过了充分调研和深谋远虑的部署,成功的实践也证明了只有充分调研才能攻克重难点,把握发展实质,指导党政工作,保障群众利益,为民生谋福祉。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基层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察民情”的核心力量。建设高质量的人民公仆队伍,我们始终要坚持调查研究这一党的“传家宝”,把调研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推动党政工作跃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