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FSQ-LeYMah 于 2023-11-20 09:39 编辑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11月15日,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陈希出席202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并做发言。他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中国这片深厚的土壤上,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当其冲应树立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中华儿女有足够的底气。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海纳百川与深厚积淀。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五千年绵延不绝,除了时间因素外,更重要的其是对于外来思想和宗教文化始终秉持兼并包容的态度。即便在是文明强盛时期,泱泱大国始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尊重、吸纳外来文化。历史上,中华文明几乎没有因宗教文化的排斥和仇视而形成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各信教群众也能在同一地域和谐共处。再看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敦煌,四大文化体系仅在此一处汇流,汉文化和外来文化在敦煌地区是共生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能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传统文化创新式的表达。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传世名画数不胜数,其中的十大传世名画更是华夏文明的巨著。他们曾历经磨难和战火,如今流散四海,成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普通人很难一睹所有的风采。但如今,一群拥有智慧和创意的青年艺术家们,通过电子技术、舞剧、短片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将画及画中故事,展现在世人眼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一幅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画中的人和景都动了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宋代繁华时期。2022年春晚,舞剧《只此青绿》亮相惊艳世界。她取材和创意来源于名画《千里江山图》,以新创“舞蹈诗剧”的概念和形式,讲述了一幅古代绘画杰作的“身世”及其背后的中国故事。此外,记录短片《此画怎讲》以“古画活起来”的形式,用画中人物的口吻,为观众普及名画鉴赏知识。正如,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谷卿评价,这一些类的创新式的艺术表达既展示了古典资源创造性转化的无限可能,也体现了研究提炼物质文化遗产精神价值的正确导向。 我们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国文化逐步走向世界,全球瞩目。彰显文化自信,光靠弘扬传统文化是不足以让世人信服的。还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东方文明大国的光辉形象。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幻作家。2019年2月,根据他的另一短篇小《流浪地球》所翻拍的同名电影正式上映。国外媒体人评价,这部电影摒弃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了中国式社会价值观,其包含了中国文化的责任、谦卑、自我牺牲与对家庭、社会的忠诚。刘慈欣的许多著作表面上是部科幻片,其实承载着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但这些文化内核,西方人很难真正理解透彻,通过翻拍的手段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很难令中国观众满意。所以中国的故事,还应由国人自己讲,故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