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嵌入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中,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习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如果农民败入得不到增加,农民生活得不到改善、不以实现共同富裕将市为一句空话,而且乡村振兴也难以顺利推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既要立足特色资源,又要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我国地域辽阔,孕育了大量农作物、动物和微生物;农耕文明传承千年,多民族交融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价值内涵。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延安苹果、赣南脐橙、安吉白茶……近年来,一个个具有地理标志和乡土特色的农产品,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面向未来,继续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仍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改造等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旅游小镇。保护开发历史文化、特色文化资源,保持传统风貌,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扭转“空壳村”状况,壮大集体可支配财力。盘活和优化利用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农贸市场、厂房、仓库、大型农机具等设施设备,通过自主经营、出租、投资入股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发展多种经营模式,为集体创收,为村民谋利。鼓励经济基础较差、底子薄弱的村与经济强村联合经营,共建项目,共享收益。 农村要强,产业必须强。要因地制宜,全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筑牢发展基础。让农业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共同富裕为导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多元化、综合化和融合化,全面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加鲜明,真正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好日子更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