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召开向世界再次传达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决心和希冀。这一鲜明标识和积极信号与现实中存在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背离经济全球化的消极现象,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成为数年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一个引领标杆,更加树立了当代中国站位高、顾大局的大国形象。 我国自古至今,在与世界互通交流方面的政策存在极大的方向转变,由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到当前的对外开放,不同时期,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着当时的时代印记,客观评价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进行。 现在我们分析评价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结合当时中国内部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外部情况,这一政策是应对外部侵扰的保护措施,但是这样的措施长期下来,负面作用不断呈现,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使得当时的中国就如同坐井观天,只看自己的一方土地,不看不听不闻世界新的发展,从而一点点开始陷入落后的境地,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从西方世界角度出发,我们这一封闭的广袤区域和广大市场更会引起他们的好奇与关注,最终也未因为闭关锁国而躲过外部的侵略,反而受到更大的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自己的一方国土被不断侵蚀,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历史证明,闭关锁国不可取,即使是在当时有外部侵扰的情况,而现在,世界和平发展是主流,不再像历史上会面临严峻的外部侵略的局势,这样优质的时代环境,也召唤着我们各个国家积极深化经济贸易、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政治制度等各方面的互通交流和国际合作,以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采取目光短浅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措施来争取短暂的获益。 目前,我国在习的核心领导下,具备长远目光,站位高屋建瓴,从世界大局和全人类的集体利益出发,对外唱响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悦耳和音,推动科学的全球化经济复苏发展的主流趋势,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坚定立场,也给一些犹豫国家坚定信心,共同坚定地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助力构建惠及各国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