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提问中表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不管外部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一定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在会上,李强特别提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 已在上海连续举办5届,即使疫情下也未停止举办。充分说明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 “不想错失在华发展的每个机遇”“投资中国就是布局未来”……跨国企业高管的话,证明了对外开放的中国对世界各国经济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现如今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不仅仅能使得自身的经济得到高质量的发展,也能为促进全球的经济复苏做出巨大的贡献。 全球在经历新冠疫情后,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已旅游业为主产业的国家,甚至已出现国家破产的现象。2022年实际使用外资达1891亿美元,同比增长8%,比三年前增长500亿美元。通过各项数据的对比,李强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的投资高地。 我国从最早中苏建立经济、贸易联系,后又经历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苏经济合作中止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从单一性逐步转为多元化。20世纪60年代后,与多国建立了建交、贸易、外援等多样化的联系,也经历了对外贸易负增长、贸易逆差的时期。在1982年将“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写进了宪法。 在邓小平同志先后20次访问51个国家后,感受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也是邓小平同志提出要知道外国人投资法。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既保证了外国投资者收到我国法律的约束,也保证了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后几十年又断断续续对宪法进行的修正中,也不断完善了对外开放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外商来华投资、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开放亦是改革,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扩大开放不止于对我国的改革,也是对世界整体经济复苏的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