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来,人们关心的主要涉及保障民生支出、解决好住房问题、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等方面,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具体来看,今年的民生支出重点覆盖教育、医疗、社保、生态、“三保”等。教育方面,继续增加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规模,研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医疗方面,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资金,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社保方面,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光看2023年上海新增为民办实事项目包括:建设30家智慧养老院,新增500张困难重残养护床位,完成50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为5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新增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和3200个社区托育托额…… 关于养老托幼,将明确成为今年最新目标,在上海低生育率及较高老龄化程度的背景下,提出加强“一老一小”人口服务的政策文件非常有必要。 完善养老、托幼服务。城市养老托育服务的发展,也构成城市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养老和托育服务,不仅仅是社会建设,也具有巨大的消费性,这也能够构成需求侧拉动,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增长。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破解“养老难”问题,完善“一老一小”的人口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改革,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托幼服务,纵深推进日间照料服务和社区托幼服务,全力打造医养教服综合体,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和幼儿托管需求。 蔷薇社区以社区为主导,小区居委三楼场地设施为基础改造而成,设立日间照料服务点,服务辐射周边居民,并由民政部门统筹协调资源,引入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负责运营,以亦机构、亦居家的嵌入式服务模式,小区居民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驿站,享受养老托育社区综合式服务。 二楼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这里,社区居民可以进行血压、血糖、血氧、心电图等方面的检测,也可以进行健康咨询。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还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极大地提升了就诊效率。 下一步将站内一楼设置亲子阅读区、心理咨询室等。将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紧邻设置,通过有组织的或自发性的代际交流活动,实现老幼共融。推动各相关部门共联共建共责,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实现"一老一小”共融,推行项目走深走实走远。 建设集托育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活动、亲子爱幼为一体的“家门口”服务综合体,进一步夯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常态化服务阵地,实现老幼“共享共依”。 通过加强与社区和医院、社教等机构合作,打造的医养教服综合体,更加有力地解决关于基层养老问题,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养得起老、养得好老”的惠民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