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当前,我国扩大消费存在一些制约:从供给侧看,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从需求侧看,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加之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恢复和扩大消费,必须要下力气化解这些难题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用足用好专项债资金、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2022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一笔笔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工业制造、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中。扩大有效投资有助于补短板、扩就业、促消费。2023年,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仍需各地区各部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商务部将继续支持各地方利用商务包机和商业航班资源,便利外贸企业人员出境参加展会、开展商洽等商务活动。同时,还将适时推动优化对入境人员的服务保障措施,为境外商务人员来华开展商务洽谈活动提供更多便利。 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保民生有效助力。以工代赈受益面大、带动效应强,能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支持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进而拉动消费特别是县域消费,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要加大实施力度。要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依靠改革创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保障群众健康。经过多年追赶,我们已经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产业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在部分终端产品领域形成了国际竞争力,但仍需看到,关键核心技术和部分零部件等中间品仍是短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我国融资结构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超过70%。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更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