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回复: 0

加强高技能人才服务保障,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15

主题

1

回帖

44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445
发表于 2023-11-6 15: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endrugz 于 2023-11-6 15:57 编辑

       加强高技能人才服务保障要推动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科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服务保障在宏观层面上,要推动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在中观层面上,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在微观层面上,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具体说来,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需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完善政府人才管理职能,系统性集成服务保障体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改进人才管理方式的关键。同时,打好引才用才育才留才“组合拳”,构建“塔尖”亮、“塔腰”壮、“塔基”牢的人才梯队,是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的重点。要从持续性和长期性的系统设计角度,优化科技人才计划体系,改革人才计划的管理模式,改进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推进人才引进主体从政府逐渐向市场过渡,提高用人单位的自主权。此外,完善人才“引用育留”全链条服务体系,应放眼全国打造引才“磁场”,不拘一格厚植用才“沃土”,搭建平台集聚育才“合力”,优化环境涵养留才“生态”。
       统筹健全基本人才制度,兼顾保障成效和社会公平。人才制度是科学化、规范化推进人才服务保障工作的制度保障。同时,加强人才服务保障政策与地方发展需求和特色的关联,是提升其落实成效的基础。统筹考虑各类人才政策,在已有探索基础上对国家和地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和不足进行系统评估,将值得推广的经验向全县推广,并发现存在问题,继续在人才管理方式、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流动等方面深化改革。同时,借鉴内地发达城市人才管理与服务的经验,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与一二线城市接轨的人才制度。
       着力营造人才生态环境,重视团队建设和社会融入。从简单追求数量和规模转向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环境是引才聚才的着力方向。同时,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也是留住人才的基本条件。因此,要遵循人才集聚规律,重视支持创新人才的团队建设。要转变思路,以聚才促进留才,明确经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对标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让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的创新创业舞台。同时,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使内地引才引智和本地培才培智协同融合。
      有效依托区域产业分工,促进人才的多向柔性流动。建立健全与区域发展战略配套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是助推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加快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人才在区域间横向和纵向有序流动的有力支撑。要进一步加快区域各类资源整合效率,破除人才流动和服务保障的障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搭建区域间人才合作交流平台,但全国范围内的区域间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尚不健全,人才流动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应注重区域间人才合作交流方式的多样化,突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求所成”,重视“柔性流动、隐性流动、多向流动”。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不同区域人才政策制度间的协调和衔接,改变人才单极化、单向化流动情况。





上一篇:夯实基层基础 着力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下一篇:谱好人才“引育用留”新乐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6-26 22:25 , Processed in 0.23503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