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好振兴“牛鼻子” 助力乡村“换新装” 文/胡佳明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俗话说:“打蛇打七寸,牵牛牵鼻子”。关键环节掌握全局方向,把控整体趋势,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地方。乡村要振兴,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产业、人才、生态三大“牛鼻子”,助力乡村“换新装”。 走出“关键一步”,夯实产业振兴之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一方面,要坚持以产业现代化为关键,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依山吃山,靠水喝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动农村产业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同时,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大环境”,“网红县长”贺娇龙利用“互联网+农业”新模式,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1+4+N”产业布局,大力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关注市场需求,开发乡村多元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农村产业强,农民腰包鼓”的新局面。 守住“关键一环”,谋划人才振兴之策。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如今,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虽然一些地方花“重金”,不惜“下血本”地吸引人才,但真正留下来的人微乎其微。想要真正的留住人才,不仅要畅通引才渠道,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帮扶,育好乡村“领头雁”、“土专家”,还要优化人才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拓宽晋升渠道,由内而外,双管齐下留住“新乡贤”。只有人才在,才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落好“关键一棋”,激活生态振兴之魂。俗话说:“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打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既要保留农村特色自然地理风貌,也要保证人居环境适宜,从农村厕所改革到修整公路再到安装路灯,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无不彰显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真正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唯有抓住关键环节,才能描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