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条件,主题阅读活动有声有色。农家书屋、图书室基础设施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内容资源和设备不断升级,阅读公共服务载体初具规模。通过实施农家书屋、图书室工程,并对图书进行分类、贴标签、整理上架,统一印制图书目录登记簿、图书借阅登记簿、读者意见簿等。同时,根据最新疫情的防控要求,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前提下,适时开放或关闭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有效解决了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 二是整合资源,发挥农家书屋叠加效应。农家书屋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堡垒,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粮仓”。依托农家书屋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未成年人活动中心、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大家感受阅读的快乐,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读书、”充电”的好去处。这里不仅为群众提供了阅读场所,还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交流、理论学习等主题活动。将这些现有阵地和资源利用起来,打造成群众汲取文化养分的“知识大本营”。
三是“空中阅读”,足不出户畅享“文化大餐”。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纸质读物,北城区街道积极打造“空中阅读”,引领广大群众通过线上阅读感受诗和远方,积极号召广大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使用网页浏览、电子阅读、听书、看电影等线上阅读方式,不仅成本低,还方便。今年以来,通过“学习强国”“冀农书屋”学习平台等,挑选权威、海量的优质内容,实现阅读推广的协同开展和资源建立,助推全民阅读插上腾飞翅膀。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持续深入推进各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秀传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凝聚人心、鼓舞干劲,让群众享有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让书香成为必不可少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