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并会,政平颂理,又是一年会理市软籽石榴丰收之季。“红艳”如石榴花、坚强如石榴壳、团结如石榴籽,随着会理市石榴产业的发展壮大,“石榴精神”在广大会理儿女心中也逐渐萌根迸芽、开花结果,“石榴精神”已成为所有会理人的精神象征。 守家卫园——“石榴精神”助战疫情防控。面对近期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式,会理儿女坚定簇拥在党的红旗下,团结互助、勇克难关,用鲜艳的“石榴红”擘画出一幅壮丽的抗疫画卷。会理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印发《关于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全市1680名基层干部、2736名村组(社区)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保卫战中。研究成立临时党委40个,组建党员突击队20支、党员宣传服务队80余支,发动2800多名党员协助村组(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1952个,动员群众3.2万余人。做到让党群力量覆盖人员排查、宣传引导、风险管控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引领带动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防疫战线推进到哪里,党的力量就指引到哪里。 加速发展——“石榴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地处脱贫攻坚深水区,坚强的会理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在党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软籽石榴等特色农业产业,不仅啃下了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更为会理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2021年,会理石榴产量高达74万吨,产值达58.5亿元,种植规模、产量、产值、果农单户收入、石榴品质五个方面位列“全国第一”。会理市还将进一步通过打造品牌、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建设百亿级中国石榴名城。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会理市采用“政府+大学+农户”合作模式,联合中国农大、川农大、华南农大等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先后成立会理石榴科技小院、会理烟草科技小院、小黑箐茭白科技小院,通过让高校研究生扎根农村生产一线,传授农户专业知识,培育了充足的农业技术人才。 携手并进——“石榴精神”助推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而会理内有汉、彝、傣等27个民族,更要积极引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友爱、文化互融、共同发展,会理市积极强化两大抓手。一是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会理市在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已脱贫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派驻驻村工作队,并组织市级单位对口帮扶,真正做到“手把手”引领建设、推动发展。位于小黑箐镇的白沙彝族村以“支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探索发展茭白种植产业,现种植规模达4500亩、种植户500多户,2021年全村茭白产值达4000余万元。二是充裕精神文化水平。会理市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组建宣传志愿服务队,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宣传资料,革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礼金攀比、封建迷信等风俗文化弊病;另一方面,会理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设乡村夜校、专题生活会等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思想文化,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帮助群众筑牢筑实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