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我来到顾村镇防控办参与防疫工作。对于刚毕业不到一年的我来说,疫情防控是一个陌生、没有先例可循的领域,层出不穷的挑战让我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70多天里,我坚持“多观察、勤反思”,努力在“同病毒赛跑”的斗争中贡献一份青春力量,也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蜕变与成长。 一、争分夺秒,统计信息 不同于“前线”战场,防控办作为疫情防控的“大后方”,需要每天收集、核实海量的防疫信息,做好上传下达,为科学的防疫决策提供精准、有力、及时的信息支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项信息统计有误或者不及时,都可能给疫情防控带来难以弥补的漏洞。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每天都要跟着数据跑,确保信息统计的速度的跑赢疫情传播的速度,丝毫不敢懈怠。在全面清零的攻坚阶段,我对大数据推送的应检未检人员逐一打电话核实信息,遇到暂时无法联系的人员,就尝试从表格里探寻人员关联信息,争取核酸采样不漏一人。顾村人口众多且结构复杂,人员往来频繁,给信息统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一天的信息轰炸下来,眼睛酸痛、头昏脑胀是常事。我和同事经常相互加油打气,在舒缓工作压力的同时努力保持高昂的斗志。 二、学干结合,排摸密接 5月份以来,我加入镇里的密接专班,开始负责密接人员的审核、上报工作,这项工作既需要掌握最新的政策口径,也需要了解一定的流行病学专业知识。解码人员,单靶阳,CT值……在承担这项工作之初,不断冒出来的政策疑问和专业问题让我感到手足无措。我反复提醒自己,要对审核、上报的结果负责,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我细心钻研,阅读政策,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区疾控中心的老师请教,不断给自己充电,将把握不准的难点问题一一啃了下来。 以快制快,落实密接人员应转尽转是切断病毒传播链的 关键一环。加入密接专班,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筛查出阳性病例,就要时刻做好转运密接的战斗准备,被深夜叫醒成为工作中的家常便饭。高峰时期,我们一天要排摸上百个密接。欣慰的是,随着疫情的好转,密接人数也在平稳下降,同志们全面清零的努力成果在不断巩固。 三、耐心倾听,呼应关切 自顾村镇开展全域封控以来,接听防控热线成为我的日常工作之一。面对情绪焦虑的群众,必须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准确判断诉求的性质,分级分类对诉求进行处置。一次次的热线接听,让我明白,遇到群众提出的问题不能逃避,要把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做发现不足、改进工作的契机,积极呼应他们的关切,避免小问题最终演化成大矛盾。 接听防控热线,除了要在实际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还要拥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为群众提供情感上的安慰与认同。一位抑郁症患者,一个人独居在家,因为确诊阳性而感到异常恐慌,我耐心倾听她的哭诉,向她解释奥密克戎毒性小、容易被治愈的特点,努力帮她树立起战胜病毒的信心。抗击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我们需要人民的配合,人民也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在接听热线时反复提醒自己,要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用心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为群众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顾村镇防控办是全镇的防疫信息信息枢纽,只有信息传递顺畅了,防疫工作的稳步推行才会有坚实的基础。现在上海市处在全力推进扫尾清零的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的把握上必须细之又细。经过70多天的磨砺,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成长,接下来我将一如既往,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贡献应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