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人才资源”的时代之为 国家科技的发展需要高端科技人才做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感召人才力量的凝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8日回信勉励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热情肯定了留学归国青年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等方面的贡献,赞扬了其弘扬优良传统、担当强国使命的坚定决心,也为留学人才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提出了殷切期盼。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关键位置,在重要场合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并就人才发展作出系列指示,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德”与“才”共增递进,激活发展引擎。“治世之业,当择贤才而用之。”要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民族振兴,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科学知识,还必须做到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大批中国学子胸怀变革社会、富强国家的理想,负笈远航,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寻求民族振兴之路。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留学归国的爱国主义传统从未褪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坚守也从未改变。只有切实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所得所学报效祖国。 “供”与“需”同步共抓,厚植人才沃土。在当今时代,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竟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应当持续为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只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才能使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更加科学理性。 “质”与“量”协同提升,涵养迸发活水。“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如今,不少冷门行业频繁出现人才断档、紧缺的情况,深究原因,则需要铆足劲创新完善人才识别和培养模式。所以,要加强对人才的识别和培养工作,就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提高人才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