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过年。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年”的怪兽来到人间,人们用鞭炮来驱逐辟邪,以祈祷平安。就这样成就了习俗,延续至今。
说起过年,自然不能忘记除夕,这是一年的终了,也是迎接新一年的开始,应该是红红火火欢聚一堂,一番热闹的滋味。但却不知何时起,一到春节,心里在盼望欢喜的同时,也有一种淡淡的怅然,好像失掉了什么,又好像在怀念些什么,更似乎在憧憬着什么。
如果时光回到小时候,间我过年最向往什么?我想一定是年夜饭,犹记得那个时候年夜饭是当时在外打拼的“打工人”一年的期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圆桌前吃上那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这便是我记忆中的年味。外婆每到过年都要做上满满一桌好菜,而且一定有鸡、有鱼,正所谓吉祥如意、年年有余。我们每个孩子吃到最后都一个个肚皮溜圆,赖在椅子上不想动弹。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老式电视机前看着春晚,一起谈天说地,聊着一年的收获,憧憬来年的生活,房间里充满着欢声笑语。但孩子们却更热衷到外面等待零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成了不夜天。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如今已不像小时候的那般物质匮乏,过年才能吃上美味的食物、穿上眼馋已久的新衣。年夜饭人们也都不再在家准备,而是选择定在饭馆酒店,或者利用假期出游消遣,在我们的心里年味已逐渐被淡忘,春节假期成了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寻常假日,一个长长的消费节。久面久之,过年的意味就没有儿时那么令人心驰神往了。 然而庚子年打破了一如既往的祥和平静,庚子年的春节让我们终生难忘。四面八方涌来的疫情信息报道几乎让人窒息,让人畏怯。很多家春联都还来不及贴上,全国的烟花爆竹消失的无影无踪,最具有仪式感的新年祝贺无从说起,本应欢歌笑语的日子,却传来伤心哭泣,大多城市都实在太静太静。
在经历过庚子年后,我想我们更能体会“年”的意义吧。疫情暂停了我们出游的脚步,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过年。无论这一年有多么的不如意,只要有家人在,似乎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因为没有什么比家人团聚更为重要。所谓的年味,就是全家团圆,家在哪,年味就在哪里。
庚子已在鼠尾上,牛年急步在眼前。疫情的阴霾还在飘荡,但许多国人都还在一线战斗,还有那些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国人在节日里坚守岗位。疫情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加团结,愿能早日取得这场前所未有的斗争最后的胜利。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过年终归是我们一种扯不断的情愫,只有浓烈的年味才能抚慰这一年的打拼,让人依赖、寄托且暖心。(殷海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