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8|回复: 0

擦亮乡村振兴“绿色底色”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928

主题

27

回帖

3175

积分

记者

积分
3175
发表于 2021-11-26 11: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金色”价值,更要有“绿色”颜值。要坚持绿色规划,加强绿色治理,创新绿色模式,擦亮生态振兴的底色,让天蓝、地绿、水清的壮美画卷在乡村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坚持绿色规划,重塑乡村的“诗意人文”。乡村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寄托着古今的乡愁。如何以崭新的姿态展示乡村的悠远古韵,重在规划。要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带着敬畏解读乡村,着力传承浸润在乡村千年生命里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忠孝仁义、讲信修睦等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中的建筑、宗族、民俗等独特文化;用艺术灵感活化乡村,秉持生态优先理念,尊重原生自然环境,保护重塑乡村风貌,延续乡村历史文脉,因地制宜巧妙设计,营造“一户一景致、一村一画卷”的诗意田园;用工匠精神发展乡村,尊重村民需求,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绿色低碳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优质舒适的宜居环境,让文脉有寻根之处,乡愁有守望之地。

  加强绿色治理,再现乡村的“绿水青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幽幽绿水不再清澈,绵绵青山日渐荒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环保共识,形成党群合力,以乡村绿化、河沟清淤、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为重点,综合整治乡村环境,打响青山绿水保卫战。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带动引领村民自觉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生态农业的建设者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者。相关职能部门要协同发力,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坚决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产业政策的门槛立起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筑牢生态屏障,让乡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创新绿色模式,引来乡村的“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乡村经济发展要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形成“生态+”复合型发展模式:一是打造“生态+农业”,推动种养结合、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农产品质量保障与溯源体系,发展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二是打造“生态+文旅”,突出“一村一品”主题,探索发展“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突出“一线一韵”主题,打造集乡村漫游、观光文旅、休闲农业、康养度假等于一体的精品线;突出“连线成片”主题,实现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三是打造“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大生态与大数据产业、大健康产业、大旅游产业等协同发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树“先锋”旗帜 聚“赶考”力量
下一篇:用好三块“试金石” 促高质量干部考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19 04:08 , Processed in 0.17374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