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塞罕坝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齐驱并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尚海纪念林考察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深入理解并发扬好塞罕坝精神,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牢记使命,是信仰之基。为了实现荒野变绿的伟大目标,创业大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条件艰苦的塞罕坝,把梦想扎根在这荒僻的高原上,用理想和信念为荒野播绿,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最终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而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下的重要战略方针,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既要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同时也应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艰苦创业,是立身之本。塞罕坝从“飞鸟无栖树”到荒漠披绿装、沙海变林海,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艰苦创业,一方面要抓好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另一方面要扛起污染防治这面大旗,激励各行各业人才的爱国敬业和责任担当精神,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齐驱并进的各种渠道和方式。
绿色发展,是前行之力。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深悟透塞罕坝精神,就是要转变传统经济发展理念,树立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观念,要持续加强地方企业的深度治理、推进环保政策的落地落实,力争在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上开辟新路。“生态兴则文明兴”,地方经济发展绝不能把生态文明作为垫脚石,青山常在绿水才能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