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探究自主创新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曾指出: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想获得发展机遇,应对多方挑战,只有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才能在新的斗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从无到有地一次次技术变革指引着我们从蒙昧到文明。金属冶炼推动了农耕文明的进步,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四大发明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传承了一代代文明的火种。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自主创新精神在古代的诠释。在不畏艰险,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下,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绝境中求生,将自然给予的考验转化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早在远古时期,大禹就开拓思维,以疏代堵,治理水患,还安宁于百姓;两千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出山口处设计修建都江堰,化成都千里平原为沃土。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禀赋是在一次次斗争中生成的,也是最深刻最鲜明的。 自主创新能力事实上是一种制度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兴旺发展的永恒主旨。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坚持自主集成和应用各种技术知识,奋力为获得竞争优势不断奋斗;对于国家来说,必须要坚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意识地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流动和应用并在此过程中创造财富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只有接续奋斗,坚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才能持之以恒地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自主创新是国家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不同于最开始的模仿、学习,新时代的我们将自主创新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制造业中,我们不再追求中国制造而是追求中国“智造”;在各核心产业中,我们不能仅是代工厂,而是要为成为能设计、能生产的技术强国。但是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来争取,在新形势、新时代,更加需要通过新科技撬动产能,促进社会进步发展。面对“卡脖子”问题,唯一解决路径就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总想着拿来主义,用资源换技术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只有自己研发腰板才能硬,底气才能足,才能在在奋进“十四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奋进、做出贡献,接续进步和发展。(路易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