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对群众所有的问题,通过我们解决“一米”的问题,我们不能讲“一公里”。这是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福州市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始终秉持的工作态度。(人民日报,7月20日) 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是指改革方案的执行落地环节,也是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要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作为基层干部,直面群众,须上知党政国策,下晓百姓所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因此,要想切实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就得向林丹同志学习,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用真心。林丹同志所在军门社区中有两位居民是残障人士,家境困难,年近60的林丹同志为帮她们办理低保,来回奔波多个地方,就是为二位老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她常说“选择了入党,就是选择了为人民服务的追求和责任”。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就是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如果心里没有群众,必然就会与群众疏远;其次基层百姓思想觉悟,民族风俗,道德修养各有不同,如果缺少服务群众的真心,就很难融入到这个民生大家庭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我们基层干部应有的职责与担当。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有恒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琐复杂,涉面广泛,许多工作都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基层干部要学会持之以恒,相信党中央的领导,相信依靠群众,相信自我,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在困难中学会成长。林丹同志扎根军门社区以来,40余年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自我改造,与社区群众风雨同舟,不埋怨,也不退却,脚踏实地做好基层的每一项工作,把军门社区从一片木屋房区改造成如今的文明模范小区,是我们基层干部的榜样和先锋模范。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靠匠心。创新靠匠心,为倾听居民诉求,林丹同志在社区内设立了居民肯谈日,还邀请了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居民问题。这种创新工作模式,即激励了居民提出自己的诉求,也避免了居民办事“来回跑”的麻烦,还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是林丹同志携领基层组织人员认真专研社区生活情况,分析解读党中央和国家政策,结合多年民生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创新治理模式。她常说“我们要做到群众一有困难,第一个就想到我们”。我们也应如此,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开动脑筋,多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培养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做好民生工作,为群众谋求幸福,以匠心致敬初心。 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做好在这最后一公里安营扎寨的思想准备,以信仰为基,凝聚前行动力;以勤政为先,密切联系群众;以情感为为线,提高服务质量;以创新为首,改变工作方式;以务实为要,筑牢群众基础;以制度为纲,规范工作运行。这才是党中央所需要的,基层群众所需要的人民公仆! 作者:康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