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体量非常大,有可能成为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人民日报 文物“复活”尽显中华历史底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 遗址。 它的发现让沉睡千年的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同时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占有领先地位。随着一件又一件载有历史印记和古人智慧结晶的文物重现于中华大地,人们在惊叹于其文物本身价值的同时更是钦佩于中华文明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渊源流长的文化内涵。 文物“复活”探索传统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纵观中国考古史,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远古头盖骨发现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从秦始皇陵的勘探到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的考古收获。考古工作者们不断深入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文物所属历史阶段的故事,让文物的呈现方式从形式层面深入到价值层面。引导我们在欣赏文物造型之美的同时,培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 文物“复活”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元宵节目《元宵奇妙夜》持续引爆网络,得到社会各界的热议和点赞。《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持续热播,倍受关注的三星堆遗址新发现连续三天央视直播,直播带货国风产品备受欢迎,海外网友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当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博事业正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文物“复活”让文物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让传播顺应时代潮流,公众在收获考古探索带来的体验感、惊喜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满足感。 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生命力是独一无二的,开放、融合、转化是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鲜明标志。文物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无不经历了风霜雨雪而倍显珍贵,每一件国宝都期待着世人打开尘封秘密、重现璀璨光彩。让文物“复活”,让文化遗产更具“颜值”。 夹江县医疗保障局 杨文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