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教育起跑线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近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要保障人民健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从恢复高考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提高高等教育升学率,我们党始终把着力构建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成本和入学门槛过高仍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贴上“学区房”老破小变成了香饽饽,家长各种争先恐后花钱“开小灶”,甚至以分数为王的教育理念损害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社会各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画好教育起跑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画出“红色”起跑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本”。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着力培养“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将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魂,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中国精神,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同时要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提拔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政治品格和科学知识的引路人。 画出“均匀”跑道线,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教育有产品属性,也有公益属性。但在我国,教育的公益属性在任何时候都处于首要位置,不能丢开公平谈效率,更不能为了效率而伤及公平。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希望,教育公平事关每个学生的未来,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要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大力振兴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师吸引力和保障力度,实现城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画出“笔直”起跑线,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强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建成教育强国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素质这个核心点,需要不断满足教育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特殊教育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多样化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释放教育创新与服务潜力,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目标,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作者:李苏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