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增强基层专业人才队伍,保障基层工作服务力量,解决贫苦地区“招人难”问题,国家通过“放宽条件,降低门槛”“拓展补充渠道”等扩充基层干部队伍。然而,“招进来”只是起点,并非终点,“留得住”才是实现基层服务、基层发展可持续的长久之计,基层“留才”扩招更要“扩利”。 完善待遇保障,提高基层干部地位。基层一线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工作,但经济待遇与县级部门却存在较大差异,外部激励保障低,干部内在动力弱也在情理之中。完善保障机制尤为重要,而建立保障机制除了要满足干部最基本的薪资待遇外,更要关心基层干部的生活,抬高基层的“地基”。 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压降负。当前,为推动各项工作,各级部门纷纷建立追责问责机制,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为真抓实干提供了保障,但动不动就拿基层干部问责,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容易使得干部群体催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思想,久而久之,必然会增加基层干部想要逃离基层的想法。因此,想要留住基层人才,还要大力落实减负政策,降低基层干部负担,尽量减免不必要的检查、考评、会议等,真正做到在思想上为基层干部减压,在工作上为基层干部减负。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内生动力。留住优秀人才,还要根据人才的需要和内在动因,适时有效地激励人才的责任感、成就感和事业心,注重人才的潜能开发。创造机会与空间使人才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鼓励和激发人才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发一部分有发展前途与潜力的人才使人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使用。用诚意留住人才,让来城市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有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场所,让人才能够后顾无忧,安心干事创业,为基层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国欲兴其事,必先固其本”,只有让人才得到充分的尊重与重视,基层“人心思走”的现象才会得到有效遏制,才能促使更多的干部主动投身基层建设,基层才能真正成为识别、培养、选拔干部的源头,成为留住人才的“高地”。 (作者:梁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