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三月里,我们如期迎来了全国“两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连接着十四亿人民的小日子,特殊的时代节点和历史年份更赋予了此次“两会”非常寻常的意义。这个春天,世界聚焦于此,人民聚焦于此。 在3月5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个“热点字词”被反复提及。 “发展”出现140次。“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长期实践证明,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优越性更是经济社会高速高效高质发展的根本保障。时间不停流逝,发展永不止步。无论是“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推动绿色发展”“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都是党中央深刻洞察时代背景并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定,都是百年大党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生动诠释。读之越深,越能清晰感受“发展”二字映照出百年大党深深的人民情怀,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的初心使命。 “保”出现122次。民生无小事,件件连民心。从“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支付”到“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再到“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一个个承诺生动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不懈努力。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人民的“小事”就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持续做好民生工程,更要注重着眼于群众关心关切的点滴小事,做到民有所指,我有所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解,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的期待和诉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利大局、惠民生的工作,把群众“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以干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使更多“苦脸”转化为“笑脸”,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改革”“创新”出现43次。历史经验一再证明,面对困难和挑战,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的风浪更多了,肩上的担子更沉了。如何补足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唯有向改革创新要答案。无论内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保持“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和锐气,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不松劲,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全力开好“顶风船”,漂亮打赢“发展仗”,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中国奇迹”。(宁世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