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中国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员干部作为基层调研的“主力军”,工作中要时刻做到课前准备“足”、课中作风“实”、课后总结“深”,确保选题有准度、体察有温度、成效有力度,真正修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 课前准备足,让调研选题有准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准备工作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仓促应战”必然导致手足无措、一筹莫展。要吃透上情,下足“绣花功夫”,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等深刻领悟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提高运用科学理论了解和掌握当前研究领域现状的能力,避免出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窘迫,从根本上保证调查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要摸透“下情”,读懂“民生清单”,对老百姓的诉求和期望做到心中“有数”,选题时紧扣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反复斟酌调查研究的提纲、内容及路线,争取在事前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课中作风“实”,让调研体察有温度。调研中不仅要深入基层,实地去看、去听、去问,更要心到基层,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走好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做融入基层的“乡里人”,不看“盆景”、不走“剧本”,主动放下“官架子”,用沾泥的双脚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调研中对于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有“封敌亮剑”的精神,带着问题深查细究、找准症结,从而“对症下药”,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暖心。 课后总结“深”,让调研成效有力度。调研后的梳理汇总是输出优秀调研成果的根本,通过深度思考、思辨分析,推动调研成果愈研愈精。要善于“回头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定期对调研流程全方位进行复盘,逐人逐条逐项“过筛子”,切勿摆“花架子”、搞“假把式”,对其中可能存在敷衍了事、急功近利,甚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情况,以“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断改进调研方法、提高调研质量。要勇于“向前走”,想写好调研的“下半篇文章”,关键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既立足当前,有展望长远,把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一步步深入、转化、创新,推动基层治理更上一步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