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则思忠,家则思存,民则思信,为人之根本也;德乃欲高,行乃欲洁,礼乃欲周,处世之要诀也”这则家训告诫后人,在做人和处事中要有六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诚信意识、看齐意识、廉洁意识和守法意识。
一、国则思忠。原意是为国家做事,要一心忠于党。当今,党中央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而努力奋斗。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筑牢绝对忠诚的政治意识,也就是核心意识,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是最重要的政治规矩。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二、家则思存。原意是居家度日,要考虑家族的兴盛长远之计。也就是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凡事要高瞻远瞩,围绕中心,聚焦大局、服务大局。必须时刻胸怀全局,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主动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把各项工作放在全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才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民则思信。原意是做百姓要讲求诚信。人的一生,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扮演什么样角色都需要遵守诚信,承担责任。这也就是诚信意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党员干部要坚持诚信为本,坚持“为发展勇于担当、为履职勤于担责、为群众乐于担难、为事业敢于担险”的理念,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
四、德乃欲高。原意是修身立德要力争高标准。古代无论是明君贤臣,还是圣人先哲,无不倡导为人要修身立德,正人先正己。体现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修身立德观念的尊崇。家训告诫后人,为人处世先要修身立德,凡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这就是看齐意识。看齐意识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时,时刻要向新要求和新标准看齐。
五、行乃欲洁。原意是待人做事要力求公正廉洁,这是廉洁意识。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气、做官的正气、做事的硬气。要严以律己,不随波逐流。同时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用党规、政纪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筑牢拒腐防变的大堤。要守住小节,不放任自流。要慎交朋友,不物欲横流。始终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六、礼乃欲周。原意是遵守礼法要周密到位,这是守法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个国家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们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学法。在学法的基础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只有每一个公民都做到遵纪守法,国家才会稳定,社会才会安宁,历史才能进步。
作者: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