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3|回复: 0

培养“阳刚之气”需多管齐下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4

主题

0

回帖

25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52
发表于 2021-2-5 16: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教育部答复《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称,将“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 有专家对此表示,提案可能加剧基于性别的校园欺凌,“教育者不能一边号召防止校园欺凌,一边又在培育校园欺凌的土壤。”知名性教育专家刘文利认为,柔弱、自卑、胆怯等词都是负面的。而提案认为这些是女性化的表现,存在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本身是对女性的歧视和污名。“我觉得带有严重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刘文利说。(红星新闻)
  百年大计,贵在树人。塑造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育人,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前景和曙光。为改变过去“唯分数论人才”的教育评价体系,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近年来作为综合素质改革的重要内容被多次提及、引以重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各地相继推出中考体育加分新政,通过改革体育中考考核方式,鼓励学校进一步重视体育,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同时倒逼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重视体育考试改革,更好的目标是对推进素质教育带来“撬动效应”。显然,这一点上是不分男女的,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让学生的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终目的。
  针对“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问题,教育部在官网回应,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同一考量。其实,男生与女生从本质上没有任何心理、精神、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男生去女性化”,其背后是时代对综合素质改革的迫切需要,是社会对积极、正面、阳光、健康的认知心态和精神品质的呼吁,更是对社会更加负有能力、充盈活力、蕴涵动力的期许。所以,与其在“男生去女性化”“女生去男性化”的悖论中争论不休,不如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中来。
  若是一个男孩子,生来便具有“阴柔之气”在新时代下代表的美好品质,即诚恳善良、大气沉稳、柔和体贴、善解人意等特征,有什么不可呢?一个女孩子,生来变乐观开朗、意气风发,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没有而追求,是自我提升的道路,应当予以鼓励;没有而伪饰,则是错误的方向,必须拂去此等浊气。不好的不是美德本身,而是基于刻板印象和传统偏见,再加以追名逐利的特性,所刻意营造的假象。而因为其假象的本质存在,所传达的观念就必然是浮夸并扭曲的价值观,遏制浮夸扭曲的风气即为理所应当之事。
  新时代的“阳刚之气”是对真诚、坦率、自然、正直的追求,虚伪与矫饰永远不会代表真正的阳刚之气,“填补性别沟壑”也不能做其误导、欺诈群众以求名利的挡箭牌。(张一)





上一篇:烧旺民主生活会“三把火”
下一篇:@组工干部,你们准备好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19 11:05 , Processed in 0.20366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