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最近成了热门话题。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不少地区纷纷倡导就地过年。对一些“90后”和“00后”来说,在异乡过年还是头一回。(2月4日,新华网) 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风俗,是难以割舍的节日团圆情怀。但在疫情尚未平稳的形势下,国家提倡“就地过年”,外出务工者和学生即便归心似箭,但依旧纷纷响应号召,因为他们知道“就地过年”就是“平安过年”,在疫情面前,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减少不必要的人口流动,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乡亲朋好友负责。将心比心,作为90后,如果过年我不能回家了,可能当时我的世界便崩塌了,但作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爱国精神刻在骨子里,即便为国家为社会做不了大的贡献,但不给国家添乱,积极配合政策落实,是自己能做该做的小事。 当“就地过年”成为疫情防控的客观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政府牵头实施,企业积极配合,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这样不仅考虑到务工同胞的物质需要,也从他们的精神需求出发,弥补因不能返乡过年所带给他们的精神空缺。政府和企业通过送温暖留心、强政策留岗、稳生产留工、优服务留人,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调休,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保障,这都会让很多原本准备回家的人留在当地过年。只有让走心的政策落到实处,才能换到同胞的真心。 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尤其忙碌了一年,归乡者原本的计划和期待都化为泡影,地方政府应该在疫情防控的大局面下积极努力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过年法”,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其目的都是让不能回乡的打工者和学生能在异地感受能真真切切地到不一样的年味、不一样的氛围,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能回家过年带来的遗憾。当然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政府一定要掌握清楚哪些外出者不能归乡,要积极关心关照他们在家乡过年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做好安抚工作,让他们在没有更多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也让在外群众在当地留得安心、稳心,过得舒心、开心。 春节倒计时7天的钟声已经敲响,节日的气氛日益浓厚,在这里,祝福每一位“就地过年”的“游子”能过一个特殊而又暖心的春节,感谢政府用走心的政策温暖人心,让2021年的春节增添更多感动的故事。 (作者:王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