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一颗初心 点亮万家灯火 身处同一种命运中,每个人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平凡的英雄。有一群人戴上红色袖标,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积极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屡职尽责、担当作为,以舍我其谁的姿态,主动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他叫于玉明,就职党政办公室,是小王庄镇红庙村包村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发挥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迅速行动,舍小家,为大家,筑牢红庙村防疫坚实“防火墙”,点亮人民美好生活。 玉明,你怎么又来了? 奉献与牺牲,是源自对职业最深沉的爱。清晨,当朝阳洒向大地,人们开始忙碌的时候,于玉明已经安排好办公室事宜,开始在红庙村开展防疫工作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严格守卡口、认真排查外来人员,毫无怨言。夜幕降临,他回到办公室继续核对外来人员名单、登记造册。单位领导、同事看见他吃惊地说:“玉明,你怎么又来了?”大家的疑问并不奇怪,因为这时候于玉明将近两周岁的女儿正因肺炎住院,于玉明的媳妇每天都在医院陪护孩子,六岁的儿子无人看管每天被锁在家中,于玉明每天奔波在单位、红庙村、医院、家,但他没有迟到一次,没有请过一天的假,意志坚定、兢兢业业地尽职担当,坚守岗位。 爸爸,你怎么老是开会? 孩子是父母温柔的地带,也是父母温暖的爱怜,每天的陪伴、呵护成为一线防疫工作者最大的希冀。于玉明很久没有陪伴孩子了,他每天在孩子睡梦中离开,在孩子熟睡后回家, 他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每天给孩子写一封信,他在其中一封信中写到:“亲爱的儿子,爸爸好久没有陪你玩耍了,你要做妈妈的小帮手,听妈妈的话,照顾好妹妹,你是我们家的小男子汉!爱你们。”字里行间,满满的爱意。 有一次,他在蹑手蹑脚放信的时候,儿子醒了,他睡眼惺忪地说:“爸爸,你回来啦,你怎么老是开会?”“爸爸,疫情结束后,你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感动、愧疚、疼爱的潮水冲击着内心,不知不觉眼泪温蕴眼底。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国哪有家。愧疚化成动力,感动化身坚毅,于玉明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因为他期待与孩子一起承担风雨、一起沐浴阳光、一起经历岁月,在心中长出一圈圈牢固的年轮, 老公,你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 于玉明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平时都由妻子一人看管,工作不忙时候,他还能给家里买买菜,如今工作异常繁忙,看管孩子重担全部压在妻子身上。一天晚上九点半左右,于玉明刚迈进家门,就看见妻子正在给儿子擦身体物理降温,小女儿在旁边哭着让妈妈抱,妻子一个人急得满头大汗,也不管哭闹的女儿。于玉明抱起女儿加以安抚,妻子哽咽着告诉他,儿子发烧了,体温好几个小时不退。到了晚上十点钟,儿子体温高达44度,妻子自责落泪,但又不知所措,在孩子出现呼吸困难的时候,于玉明带着孩子去了妇幼保健院,医生给孩子打了退烧针,告诉护理要点后回到家中,已是半夜十二点多了。这一夜,夫妻俩谁都没有合眼,不停地给孩子物理降温、测量体温,早晨起点多的时候孩子体温将至38度多。 早晨七点多,于玉明反复看手表,妻子看出他的为难,说:“老公,你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看着妻子布满血丝的双眼、疲惫的神态,于玉明看在眼里,愧疚在心里,他确实想去村卡口站岗了,但听到妻子的话,腿似乎灌了铅,一步也挪不开,微微张开的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眼底的泪水在肆虐。于玉明转身离开家,带着对孩子的牵挂、对妻子的愧疚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信念作“疫苗”,以责任为“抗体”,把担当融进骨髓,把使命扛在双肩,坚守村庄卡口、巡查村庄内外,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贡献力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于玉明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他却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优秀的战士。其实还有很多像于玉明一样的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不顾危险,主动作为,将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的光和热。 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这场大考中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全国的疫情防控一定能取得圆满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