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工作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大家的需求来做工作”。第一书记作为选派到村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基层工作的“排头兵”,身上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希望,深入扎根农村,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三年驻村耕耘路不止步,将持续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做好最后的“驻村答卷”。 要认真“倾听诉求”,既要“身入”,又要“声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学会倾听政策的声音,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好基层“领头雁”作用,常态化跟进学习党中央关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及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第一书记要坚持奔走民事,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人民至上”,协调动员一切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攻方向,不折不扣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期盼,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要严格“守住底线”,既要“守初心”,又要“担使命”。 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操守。第一书记直接面向基层群众,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应该拧紧思想“发条”,时刻保持廉洁本色,保持清醒头脑,做政治上明白人。要对群众讲真话,唠真言,堂堂正正做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做失信于人民的事情。在新形势下坚持真学真悟,深钻细研,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做到一身正气,时刻内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先锋模范作用,“在其位谋其政”,学有所长,培养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承受压力,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要保持“奋斗姿态”,既要“干事”,又要“拼搏”。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秉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将工作热情付诸行动,帮助村里的父老乡亲共同建设村强民富、宜业宜居的红色美丽乡村。树立正确的“功绩观”,保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保持在困难面前不服输、不放弃、不泄气的韧劲儿,敢啃“硬骨头”,变“摸着石头过河”为“开着大船过海”,把“干”和“拼”的劲头调动起来,“闯”和“创”的精神激发出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书写好无愧于青春最后的“驻村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