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代化是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中心任务。科技强则国强,科技现代化是实现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组成部分,又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直接动力。在世界发展的长期进程中,以欧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以工业革命积累下的科技优势形成了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进入21世纪后尤以科技领先带动经济发展为重点,可见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应取西方国家科技发展的精华而弃其糟粕,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国特色、中国智慧,建成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新现代化科技模式,始终秉承立足中国国情、凝聚中国经验的思想,提出中国方案、中国特色,为中国现代化指明基本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寄托了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美好期望,结合回信内容,应该怎么做? 把握根本,牵住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首要位置是根本,认清科技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作用是核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就是要建立政策基础。 聚焦资源,抓住人才。据信,东北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以育人兴邦为使命,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不仅仅是东北大学,放眼全国并不缺乏专业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培养人才、善于任用人才,始终对人才需求保持“饥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力求创新,健全体系。核心技术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不来、讨不来甚至买不来,很多高新产业往往卡在核心技术这一关而止步不前,极大影响着中国科技现代化进程。因此,力求创新并开拓新兴核心技术成为了排除障碍的第一要义,相较于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更应抓住社会主义的优势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力量有机结合,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健全体系,共同攻破科技现代化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