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使用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必须以更高的站位和更长远的眼光去认识,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角度去看待,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不仅需要青年科技人才练就过硬本领,更需要他们坚定为党工作、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必须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汇聚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自觉为党和国家科技创新事业不懈奋斗。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未来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与中流砥柱。因此,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大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青年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式,搭建科学交流平台,让科学研究飞入寻常百姓家,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加强培养培训,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加强青年科研团队建设,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科学素养和本领,增强其开展科技活动、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担当;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破除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年龄论的晋升倾向,为其提供更多晋升机会,不断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在实践中发现、培育、锻炼、成就青年科技人才;加强经费支持,逐步改善和提高其科研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投入科研工作,通过绩效管理的实施及其他激励措施,激发其高度的科研激情、创新动力和工作热情。 现阶段,虽然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都在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投入,但培养体系仍面临一些瓶颈。一方面,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兴科技领域的需求,提供更加实用和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实践机会和项目培训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实践平台,让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在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中“当骨干”、“做主角”。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机制亟待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受限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存在一些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留不下来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环境,减轻青年科技人才科研压力,扩大人才资助规模,提高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工资福利、晋升机制和职业发展规划,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既需要完善硬举措,也离不开建好软环境。可以倾斜科研资源,比如中国科学院在部署的战略先导专项里,计划将一半以上基础研究项目用于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可以优化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让一批有抱负的年轻人得以轻装上阵,挑战重大科学难题。优化创新生态没有终点,要持续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心爱护,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培厚创新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