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uhfvbglw 于 2023-9-16 10:28 编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初心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加大对各类人才计划中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力度,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带头担当重任。要建高楼首先夯实其基础,其基础在人。当前,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生力军。懂得用好人、任人任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培养,用“评价机制”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成长。《若干措施》对此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强调要遵循科研活动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科学地建立评价周期,这无疑是促进我国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党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心和爱护。要坚持党管人才的方针,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弘扬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强烈的家园意识和国家观念,弘扬优良学风。要加强全方位培养,着眼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科教产合作教育联盟,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分类评价机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突破常规,在前沿科研领域和“瓶颈”技术领域开拓进取。 大胆使用,用“硬核举措”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水平。为了使年轻人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有必要成为唯一一个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而不问他来自哪里的人。对於敢于大胆冲刺的“领先”青年科技人才,要赋予科研队伍更大的选择技术路线的权力,延长人员和财产管理的时间,优化薪酬激励,打分给予肯定。对经验少、潜力大的“后发”青年科技人才,要专门设立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适当提高早期专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工资待遇,增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创意、有创新精神的“新兴”青年科技人才,要用可靠的容错机制,消除青年科技人才害怕失败、害怕责任的“束缚咒”,鼓励他们热爱胜利、敢于冒险,迸发出创新的“硬核”力量。 减负赋能,用“暖心机制”深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过去,许多科研单位过于注重“量”而忽视了真正的“质”,导致大量科研人员为了出版而发表论文,而不是为了真正的科学热情和探索。目前,我国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如人才围着“帽子”转、科研跟着“头衔”跑等乱象,青年科技人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还要应对各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这大大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通过简化科技项目管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减少非学术事务性活动等措施,不仅可以让青年科技人才“轻装上阵”,而且可以让他们更专注于科技创新事业,同时也是对他们辛勤努力的尊重和肯定。要提高人才服务体验的满意度,简化人才服务流程,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住房保障,妥善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关键性问题。营造关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浓厚氛围,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爱,定期组织体检、心理咨询等活动,有效保障各类休假时间,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努力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科研文化环境。不仅仅是在工作上,更是在生活中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加安心地投入到科研中,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关系全局和长远利益。它是中国不断实现更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基础,是中国跟上世界前沿科技创新潮流的保证,是中国不断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关键。《若干措施》的提出有助于培养和铸就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有助于破解新时代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困境,让青年科技人才放心创新、大胆创新、勇攀科技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