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回复: 0

[已拜读] 精准帮扶结出脱贫“幸福果”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405

主题

1

回帖

1912

积分

记者

积分
1912
发表于 2019-9-17 1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湘西花垣县,是武陵山区腹地一个苗族聚居村,因村里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在上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锐意进取、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之路。(9月16日,新华网)
从村口以参天大树为造型的迎宾拱门出发,通村道路已变成水泥道。走进村子,房前屋后都铺着平整干净的青石板。屋里都经过了改水、改厨、改浴、改厕,厨房清洁,厕所干净,家家喝上放心水,户户用上安全电。村里有了邮局、银行,还建起农家书屋和诗社。谁能想到以前的十八洞还是道路坑洼泥泞、屋子破旧矮小、厕所透风漏雨、猪仔就睡在床铺下的日子。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民群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都得益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扶到“根”上。以前十八洞村道路不通,农产品运不出去,就没有办法实现增产增收,于是就改善基础设施,修路,通水电。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厂房引进了,乡村旅游发展了,村民群众增收渠道也不再是农作物,而是可以通过进厂、做旅游副产品增加收入了。
其实,这些也都是基于十八洞村基础情况做出的相应精准对策,道路不通修道路,有丰富的风景资源就发展旅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就发展相应产业,最终实现群众增产增收。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因此,精准扶贫的底层逻辑要坚守,那就是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深入分析本地实际,深入挖掘已有资源,在此基础上“缺啥补啥”,啥有特色就发展啥。最终在基础设施完善,特色产业发挥优势的精准到道路上,攻坚脱贫一定能够越走越好,最终实现群众增产增收,夯实乡村发展后劲,让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文/钟悠康)





上一篇:传承好红色家风,永远跟党走
下一篇:向模范看齐,做时代先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6-3 05:15 , Processed in 0.27137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