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精神源自航天科技工作者在1986 年出台“863”计划、着手开展载人航天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和1992 年以来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实践,表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探月精神源自航天科技工作者在探月工程中奋斗担当的伟大实践,表述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新时代北斗精神源自航天科技工作者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伟大实践,表述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虽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表述不同,但其根植于同一片沃土,拥有相同的精神根脉,其内涵是高度一致、有机统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热爱祖国的根本内核。爱国,是航天人的底色,也是航天精神最重要的特征。江泽民同志在观看神舟一号返回舱时,对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说:“我所有的千言万语,都代替不了你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上世纪80年代,当钱学森同志在推动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时,对科研人员提出的要求是,我们的弹着区一定要比外国人的小。这既说明钱老的技术自信,也表明了他内心深处浓浓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凭着“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家国情怀,孙家栋院士75岁高龄出任我国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为航天事业鞠躬尽瘁。一部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代代航天人爱国报国的奋斗史、奉献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