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生态经”,走好“传承路” 七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开启今年第8次国内考察,返京途中,在陕西进行考察。总书记的川陕之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也是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宣示。在川陕之行踏访四个考察点,主要有两大关注点,一是历史文化传承,二是生态保护。 念好“生态经”,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人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民。守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念好“生态经”需搭建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形成合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真抓实干巩固生态文明成果。正如天汉湿地公园的成功治理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保护要注重系统性修复,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全面落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走好“传承路”,唱响辉煌历史“文化歌 ”。文化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运相连。用一丝不苟、矢志不渝的工匠之气;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创新思想;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时代精神……让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古迹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活力,让延续文化根脉的新风吹进人民的心田。“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应准确把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内涵,立足自身岗位,增强文化认同感,奏响文化传承强音,高扬时代发展新帆。 生态与传承并举,美丽与文化共存。建设生态文明,书写绿色答卷,在神州大地,让天更蓝,山更绿。勇于担当使命,铸就文化之魂,在华夏福地,让历史之水缓缓流淌,让文化大江奔流不息。厚植情怀,深挖“民族富矿”,继往开来传播生态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离不开生态文明所描绘的山水宏图,离不开历史传承所写就的文化长卷。念好“生态经”,走好“传承路”,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