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回复: 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找准全国大局中战略定位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0

主题

0

回帖

4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4
发表于 2023-8-23 14: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现代化”,就要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各国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诸如实行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公平正义,遵循“动力机制一平衡机制一治理机制等”。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中国式”,就自然具有中国特色的本质特征。因此,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要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首先,要从政治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它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根本。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政治逻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之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其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在要求应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内在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必须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在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显然,这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或者说,中国式现代化既区别又高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它要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制度弊端。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其次,要从现实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前提和初始基础,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现实逻辑,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之出发点是“人”,其落脚点是要真正解决好14亿多人口如何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并实现现代化问题。人口规模巨大,第一是人口问题。14亿多人口首先需要生存。要生存,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所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创造财富显得十分重要。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成为难题。由此,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绝不能出现两级分化,否则,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甚至会成为巨大的难题。第二是人力问题。人口包袱就会变成人力财富,人口阻力就会变成人力动力。所以。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显得至关重要了。人力资源开发得好,有助于实现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也有助于解决14亿多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第三十人才问题。人口基本上十生存问题。既基于劳动能力创造社会财富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问题基本上是创造问题,它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创造精神财富。同时,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还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在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中的和谐共生。
探索,创新,担当,作为习近平提到这两组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探索,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剧吐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世家,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担当,作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最艰巨的事业,最繁重的任务,是和亿万人民甘苦与共,砥砺同行,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是创业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字里行间是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回首来时路,几多风雨,几多壮志,几多辉煌。眺望前方,险难和暗横亘,光荣与梦想交汇。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战略判断:中国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一组词前和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揽全局,谋篇全局。这次来,习近平提出:新时期,新时代还是有一个大后方的概念的。第二组词份和合。一定要从大局,从崇高理念中来考虑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成为发展势能,考验的是政绩观,是方法论。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一个地方最重要的的使命是什么,循着习近平书记的调研足迹,能更深切感知治国理政的大画,更清晰洞见大格局下的今日中国。




上一篇:言谈彰显责任,行动诠释担当
下一篇:乘主题教育之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6-2 18:52 , Processed in 0.214239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