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要干部带头学规守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党和国家对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重视的体现,是党和国家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要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为推动依法治国提供强劲动力。 学法守规,树立干部的榜样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和社会风气。带头学习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能够在思想上、言行上都做到模范,起到引领作用,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增强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薄熙来、孙政才等人无视党纪党规、乱纪违法,最终受到严肃处理,这些案例反映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廉洁自律,树立起正直清廉的榜样,以防止腐败现象对党和社会的危害。 学法守规,筑牢干部工作的基石。政府的政务工作、服务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的。领导干部领头学习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是引导党员干部扎实推进工作的“火车头”,具有磅礴的动能。《意见》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遵守党规国法为目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只有扎实地“讲规矩守底线”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牢牢掌握,才能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线,做到廉洁自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学法守规,构筑法治思维的条网。法治思维要求党员干部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理国家治理中的一切事务,这是党员干部规范工作的根本。因为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法治思维引导下能够有效抑制领导干部“无法无天”、“恣意妄断”的行为,用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替代领导的“权威性”和“不可错性”的目标。综上所述,领导干部应着力于学习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建立好干部的法治思维,从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行政工作质效。 要依法治国,就要有法治意识,要有法治意识就要树立党章意识,自觉地学习党内法规,要用法律法规约束言行,用法律思维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作为党员干部,应当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治观念,最终学会守好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行动自觉,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