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幸福成果。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切实提高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到推动形成绿色、低碳、节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一、正确把握创建内涵 一方面,要牵住社区这个“牛鼻子”。社区作为城市建设最基础的单元,是街镇绿色低碳工作的缩影,是落实“双碳”战略的最佳落脚点。探索挖掘本区部分社区开展试点建设和先行示范是生态环境领域贯彻“双碳”目标、引领倡导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社区创建是让居民群众参与到国家“双碳”战略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政府搭台引领,部门合作、居民自治、第三方支撑,实施一批低碳环境改造等措施,在使居民群众从“双碳”政策中获益的同时,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双碳”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个社区居民自己的事,从而进一步增强居民群众的使命感、幸福感、获得感。 二、抓好基层积极发动 社区是构建低碳生活的“微网格”,是全民节能降耗、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既要加大宣传,尤其是在新能源应用、节能改造等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推广方面,提高居民知晓率,更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注重发挥居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培育绿色低碳的意识和理念,增强居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主观能动性。 要积极开展为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切实增强群众节约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宣传进小区。 三、突出社区本土特色 根据社区原有的特色工作,适当结合环保理念,居民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问题以及诉求都会来征集点反映,社区在收集问题的同时,也能征集到居民的“金点子”,并安排专人及时跟进落实,这也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居民致力于打造特色化、多样化的阵地,形成多元宣教载体,集中展示生态环保的特色做法,集中开展环保公益讲座活动,为居民的交流学习提供重要的平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态环保意识。 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等,将环境保护列入暑期 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 教育,同时开展党员、群众的环保意识培训,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