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能否实现生态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社区能否实现生态化。关于生态社区,要尽量维持原来的生态系统平衡,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校循环利用,保证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实现人、建筑、自然相融合谐的体系。生态社区应该是包含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个多功能的社区,要能充分体现出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生态社区不仅要满足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要保证便利的生活设施,包括社区与先进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的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便捷的服务方式。 坚持源头治理,推进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从源头做起。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也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广泛动员、全员参与,扎实开展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和市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包片区责任制的安排,开展全民清扫活动,加大清扫保洁频次。社区居委会要经常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专项整治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包抓领导和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及时汇报沟通、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坚持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与轮流保洁相结合,对责任区域实行全天候无缝隙保洁,要结合在职党品到社区报到,领岗承诺,引导辖区党员从我做起,做好自家门口及楼道卫生,管好辖区街面及绿化带卫生。各共建单位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动员更多志愿者和职工参与活动中来,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认真开展清洁卫生,带动和影响广大心甘情愿从我做起,共建宜居幸福家园。 精准保护环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立足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如今在很多领域环境问题和矛盾突出,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综合防治,扩大环境容量和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态生存空间,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强化协同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以生态良知与生态正义为导向,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年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努 力构建健康安全友好的自然生态格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的监管轨道,这样做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着重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的各项措施,使区域内环境面貌达到清洁、优美、整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文明卫生形象全面提升,群众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文明卫生素质显著提高。增加基础设施投入,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上加以保障,整治范围进一步拓宽,全面巩固和提升全域环境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