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文化与文明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对于历史文化、文物、遗迹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很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传承中华文化,要加强文物遗迹保护。三星堆遗址是中华四千多年前文明的见证,是中国长久历史在世界上有力的证明。历史文物和古遗迹遗址是中华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的重要载体,经历百年前文物流落在外的历史教训,要深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诸如“三星堆”、“兵马俑”等无论是否被人们熟知的重要文化遗产,加强相关博物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区的制度建设,才能在根本上保证中华悠久历史文脉的传承,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传承中华文化,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如此丰富的生态与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上与之息息相关的就是大自然。中华民族多年来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为我们揭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其蕴含着“道法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存及意志。现代城市不断发展的当下,要根据现实情况保护好生态文明。一是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公园的生态体系整体维护,加强生态文化的保护;二是要形成体系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过度干预,不放任自流,防止城市自然结合后由工业、生活垃圾对自然生态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只有保证生态的健康循环,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城市与原始历史的生态文明能够可持续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要加强文化自信的建立与输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多种文化传统及非遗文化传承为中华民族创造力辉煌的文明。现代化发展的脚步不断踏进,与世界接轨的同时现代年轻一代也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冲击,在世界国家文化交融的当下,如何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是重中之重。首先,传统节日及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及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当重视相关维护制度的建立。其次,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加大对非遗等传承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地方性文化的宣传,将渠道与方式与时俱进,加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所传承的精神及思想,激发人民群众自发去参与、去推动,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国家与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文脉传承重要的历史依据。中华民族在强大盛兴的过程中,在人民群众的不断奋进中,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做好历史文物、村落遗迹、非遗文化、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让宝贵的中华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