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7号,恒大财报公开。数据比较惊人:负债2.4万亿元,2021年-2022年两年亏损8000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43.34亿,单靠恒大是绝对无法消耗掉这笔巨额负债,这就牵涉到经济学上的一个著名现象“大而不能倒”。 一般来说,规模庞大的公司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倒闭的可能性不大,但“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并不是这个意思,它更多地是强调政治含义。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就是:一个公司规模很大,必然涉及大量的股东、债权人、劳动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果任其倒闭,就会对市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政府不得不出面,采取注资或接管等救助措施,以避免大公司破产。 除非政府给恒大注资万亿以上,否则恒大本身无法自我解套。而恒大身为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正式宣布破产,根据相关规定,购买该房产的购房者,特别是还没有交付的购房者,是可以拒绝缴纳相关的贷款费用的,这对金融机构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其次,恒大目前仍拥有庞大的土地储备。这些土地储备的估值水分很大,如果恒大破产,那么土地估值和真实市场价格披露后,会影响到整个土地市场乃至土地金融,那么以土地作为质押物的地方债也会难逃一劫。 这并不是恒大一家的问题。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属性,会迅速把危机传导开来。但理论上,政府救助大公司的背后,是助长投机,加深危机,最后让纳税人为“赌徒”埋单,让大多数穷人为少数富人(金融产品投资者)埋单,这种做法既不公平,也没有效率。大而不能倒的逻辑遭到社会诟病。因此,我国的金融制度完善发展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