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国人的根与魂在乡村,耕者有其田、仓廪时而知礼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共同推进。 乡村善治,要以德治涤荡乡风民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乡村振兴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可如今,部分乡村婚丧嫁娶奢侈浪费,打牌赌博盛行,迷信色彩浓重等问题突出,令乡村振兴无力。德治以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为原则,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和凝聚、振奋民心。乡村可实施村规民约及维护公序良俗的乡风文明规章,注重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引导村民诚实守信、崇德向善,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不断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生活美”向“外在美”转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杜绝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广大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 乡村善治,要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才能确保农民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南桥镇整合“两代表一委员”、律师、调解员等资源,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接待能力;多名村居法律顾问进驻公共法律工作室,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培训等,参与村居管理和自治。将法治为民理念贯穿普法宣传始终,针对村民的矛盾,发挥调解作用,引导村民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今我国大力建攻法治社会,乡村建设也应如此。只有在乡村推行法治,让法律成为村民办事、解忧的顺手工具,才能确保乡村氛围和谐稳定。 乡村善治,要以智治推动治理增效。农村数字化理念和运用水平需全面提高,注重培养并训练农民的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对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也充分让数字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重点培养高素质、高“数智”农民,并加强新型农业技能上的培训,提高乡村对数字化的认可。推行乡村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采用“数字化”+“网格化”等方式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