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实现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复苏回升,内需成为稳增长“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当前我国扩大居民消费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只有国内消费实现有力扩张,国内的供需双侧循环才会畅通和互促,经济结构才会比较健康,增长支撑才会比较稳定。随着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性发力、最大化显效,消费有望恢复成为经济的主拉动力。 新意涌动,有力释放国内市场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两句话分别强调了作用和地位,“基础性作用”是从作用上强调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从地位上来强调消费。恢复,主要是立足当前,针对此前受疫情影响的部分消费,特别是线下的接触性消费,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扩大,就是着眼长远,在恢复的基础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 坚定信心,内需仍需着力挖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一方面,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在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