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文化传承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端午假期全国各地开展了包粽子、划龙舟、做香囊、挂菖蒲等各式民俗活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联结着过去和未来、传统与现代,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我们过传统节日,最重要的就是要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节日体验,真切感受文化力量,不断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聚焦文化传承,坚持在“我们的节日”中感受传统魅力。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最具有民族特色、活力和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思想道德和情感能量,是中华民族的特定符号。我们要将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摆在重要的位置,积极搭建人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载体平台,以点带面、串珠成链,主动开展一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推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整体水平的提升。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陶冶情操、文化教养的功能,挖掘传统节日深厚的价值内涵,将其中的文化蕴意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把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与新时代的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文明实践联系起来,推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向上、向善发展。 注重当代表达,坚持在守正创新中感应时代脉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是通过各种民俗活动表现出来的,活动越丰富,越有利于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因此要不断创新传统节日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传统节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我们可以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机融入旅游场景,通过文旅结合打造更多彰显文化特质、具有实际影响力的多样化旅游产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适应当代生活、新颖创意的过节方式,清明节的网络祭拜、微信群里的诗词“飞花令”、短视频网站上的节日直播......“云参与”、“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节日文化传承增添了强劲的动能。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是必然趋势,我们应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和气息,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感染力,让传统节日文化更贴近民众和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 走向世界舞台,坚持在交流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传递中国社会暖实力、筑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成功传播海外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春节已经成为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日之一,英国伦敦眼的“中国红”、旧金山新春花市的“恭喜发财”为国际世界增添了一分中国色彩。随着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要进一步赋予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和世界元素碰撞、交流、融合,创造出与国际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诠释,在传播中注重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节日内涵的历史脉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效果的传播体系,塑造更多为国际所认知、认可的中华文化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更好地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