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调查研究抓好调查这一研究前提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0

回帖

9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2
发表于 2023-7-25 09: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深入开展,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的全过程,扎实搞好调查研究有利于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事物的认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应当积累全面、真实、充分的直观认知,在此基础上做好感性呈情和理性述理。
调查研究要通过直观全面的直观认识积累真实的一手素材。“调查”是感性的认识过程,“研究”是认识的理性分析,感性认知能帮助调查积累更真实、更有效、更全面的信息素材。“经验主义”的干部容易陷入调查研究按部就班的步骤程序中,干部们通过拟定一个调研课题,假定一些调研结果,开始了“自圆其说”式的调查研究,然而忽略了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认知相反的事实。怎样去挖掘群众真正迫切的、切身的问题关键,还是实地的调查感知说了算。“形式主义”的干部则以为听取了基层干部的汇报和群众代表们的陈述,走了多少户人家、看完了多少份的材料就掌握了事务的全貌,殊不知在“间接”“代表”“汇报”中,失去了问题原有的真实面貌。因此调查研究要练好“直观感知”这一基本功,确保调查素材的都是“实情”。
调查研究不可忽视真实情境中的人情和人性感知。调查研究要调查“实情”,不仅要调查事物的真实情境,也要充分感知群众的真实情感。一部分干部因为把“感性认知”和“不客观、不公正”画上等号,视感性如洪水猛兽,在和群众交流过程中把自己摆在自以为的“客观”位置上,屏蔽群众的情感宣泄,导致走不进群众心里,听不到真实声音,更缺乏共情式的理解,出现了对所谓的“刁民”“老上访户”的不理解、不认可。还有一部分干部严重依赖“数据式”调查,无法感受群众“面对面”传达而来的情感需求,失去了感知问题的过程,把人类深层的人性需求消解在无情的数字符号中,忽略了不少问题中“人性”的一面,从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落脚点。体验骑手生活的北京干部感受到的“委屈”是推动干部发现了解各方的利益关系和问题所在的情感动力,以设身处地的形式来推动解决外卖骑手的现实困境。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体验式调查是发现困境根本原因、挖掘解决方法的最佳方式。
调查感知要为理性研究施策提供价值作用。毛泽东深刻总结“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感性与理性互相启发的过程,在大量感知过程后,更要以理性的思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帮助指导实践。然而在方式方法多样化的当下,“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的干部容易掉入现象的陷阱,习惯用旧方法来套用新问题,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干部缺少亲身感知,对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把不准,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另一方面是干部们没有在调查中察觉到课题的时代变化因素,也不善于总结方法的时代局限性,把调查与研究“孤立”起来。因此,调查研究报告要做好感性呈情和理性述理,理性分析情境与情感,为决策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支撑。(作者:施婉婷)





上一篇:发展,永恒的主题
下一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开拓进取幸福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7 22:55 , Processed in 0.25645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