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长江、淮河、太湖及松辽等流域存在洪涝灾害风险。同时,一些地方旱情严重,森林火灾风险加大。 要清醒认识当前防汛救灾的严峻复杂形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要把防汛救灾作为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检验,坚持以学促干、落实“重实践”要求,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状态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严格执行责任制,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措施。要严格值班值守,密切关注、科学研判本地区汛情旱情发展变化,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排查、强化预警、健全预案,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要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迅速组织力量、现场指挥调度,确保防汛有力、抢险有效、救灾有序。同时,要统筹抓好防汛抗旱,严防旱涝并发急转。 受灾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抓防汛救灾任务落实作为试金石、磨刀石,深入组织凝聚群众,鼓舞斗志、提振信心,真正成为灾害来袭时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要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广播、宣传栏等载体,加强防汛抗旱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要组织党员群众严防死守,盯牢病险水库、高位塘坝、山洪灾害风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易涝点等防御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监测巡查,提前预置应急处突力量,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要健全落实平急转换机制,在应急状态下,由村(社区)“两委”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应急工作。要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依托网格,逐户排查受灾情况,解救被困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开展灾后重建,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饮水,有病能够及时医治。要探索建立党员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设置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等方式,组织村(社区)党员带领群众合力抗灾,积极动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就近就便参与防汛救灾。灾情特别严重的地区,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报到,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