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在华夏土地上奔涌,对外开放的愿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来得更加强烈。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目标,中国正全力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全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习近平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加快“碳排放双控”步伐,应尽快填补“双碳”人才缺口。虽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双碳”战略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很多人甚至是专业人士也都是对宏观理念泛泛而谈,真正落实到具体哪个企业、哪个项目、哪个工艺产生多少碳,很少有人能清清楚楚算出来。因为同样一个火电厂,使用不同的煤,排碳量都是不同的。而且碳排放的计算还涉及产业链、工艺流程等方面,碳排放的计算会越算越细,计算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同时,碳排放算出后,要给各省分配指标并要求各省执行,首先要知道各省排放了多少。所以,最基础的能力就是对碳排放进行计算的能力。最急缺的人才是一大批真正既懂经济学、管理学,也懂能源、会计算“双碳”的人才。只有计算得准确科学,才能让各地心服口服。 加快“碳排放双控” 步伐,各类国营民营龙头企业应当担起不可推卸势在必得的责任。 “5·18人民环保日”,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开河之举;人民系统5.0,是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和新技术迭代升级的智慧赋能;厘清降碳路径,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低碳发展路线图,分业施策、持续推进,打造绿色低碳供给体系,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能力,发挥绿色低碳产品在碳达峰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助力全社会达峰,是企业在新时代中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职责。碳排放双控是大势所趋,面对这种转变,地方企业要积极推进能源转型,提前谋划布局,这样才能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和发展空间。 加快“碳排放双控” 步伐,需要政府、企业、学者、社会共同努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终得到一个全社会认可的合理方案。加强各方管控监督执行能力,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双控。同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助于及时、准确地监测与获取碳排放信息,进一步构建并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这为从能耗双控转向碳双控奠定了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国能耗双控已经实行了多年,在指标分配、落实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吸取这些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实行碳排放双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