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群众生活的需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5000年的华夏文明,灿烂辉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诸子百家、四大发明、琴棋书画、儒释道典籍、万里长城、京剧、传统中医、中华武术等等,这不仅是中华先人留给子孙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资产。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要培育和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民族的复兴首先体现在文化的复兴上;国家的崛起势必伴随着文化的自觉。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涌入国内,瞬间侵染了我们的思维,于是有人迷失了、彷徨了,滋养着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被某些人怀疑了。可以说怀疑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再怀疑我们自己,不相信养育自己成长的土壤是自己内心极度自卑的表现。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当代中国人才能塑造坚定地主流文化意识,才能在多元文化的撞击中保持清醒的甄别能力,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要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先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传承中华文化,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找准方向,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坚持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形成自身广阔的文化境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与精神状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