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在党中央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心中,要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重点问题,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 找准思想问题,力戒脱离群众“一头热”,须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成因,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本位思想严重、责任心缺失,权力观扭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毫不妥协,全面检视、靶向纠治,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督促全党担当尽责、干事创业。”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从人民群众立场和角度出发考量问题,多关注人民喜怒哀乐和急难愁盼,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标尺,不搞“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的表面功夫,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让正确政绩观成色更足、方向更正。 解决突出问题,力戒表面文章“一通秀”,须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实的终端,免不了开不完的会议、收不完的文件和上级各种机关部门的检查。各种检查组、督导组、考核组送走一拨又迎来一拨,基层干部不堪其扰,大量精力都耗在迎检准备上,一些干部疲于应付上级,为了不受批评,搞起“形象工程”“纸上政绩”,逐渐演变成“不听民声看材料”的形式主义。基层减负的意义在于精兵简政,减去肩上多余累赘,就要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杜绝重复繁杂的文山会海,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摒弃“材料为王”的思想,灌输“实干为先”的理念,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主动学习和真正下到基层、走到实地、探访实情,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切实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纠治作风问题,力戒单向灌输“一顿塞”,须建章立制,久久为功。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以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更加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基层减负必须持久发力、久久为功,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把制度完善与落实、责任清单与职能职责搞清楚,避免随意向基层“派活”“甩锅”,坚持以制度之力,强化责任落实,力求实事求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杜绝各部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各干各的事”,在层层担责、上下同欲中形成工作合力。要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紧盯老问题、严防新动向,持续深入推动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都能“轻装上阵”,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