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 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用欺上瞒下、大做表面文章,虚多实少、阳奉阴违喊的口号,代替不折不扣地搞调研、抓落实、促稳定、保发展。形式主义紧紧束缚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压抑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势必推动形成不良社会风气、割断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破除形式主义,就得从根源上下手,瞄准形式主义的根源,即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药到病除”。 一方面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激励制度,让踏实能干者劳有所获。用人政策要注重向那些身处改革发展主战场、那些经过艰苦吃劲岗位历练、那些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干部倾斜。同时,对那些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即使没有违纪违法,也坚决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还是要加大问责机制的创新,对那些投机取巧、大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的领导干部,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教育领导干部重视、警醒、知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锤炼踏实作风。 盯住不正之风不放松,做到露头就打,标本兼治,形式主义才终将无立足之地,基层减负才能持续落实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