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先后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新闻记叙的是他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条”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深学细悟“人才九条”,科学合理发现、培育、保障人才,解锁人才成长的“秘钥”,全力打造人才奔涌的“新高地”,让“千里马”竞相奔腾在希望的田野上。 紧盯“发展之需”,以完善的“制度设计”构建引才“强磁场”。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引才要坚持需求导向,以契合本地经济发展为目标,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深入调研摸实情,精准把脉定方向,因地制宜打造人才引进“清单”,“点对点”引进符合本地发展的专精人才,实现人才与发展“双向奔赴”。打破制度“藩篱”,抛出吸引人才的“橄榄枝”,我们要以“礼贤下士、宾至如归”的诚心,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编制资源统筹调配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激励保障制度,建立与工作差异化相适应、充分体现工作绩效工资分配政策,通过提供良好的政策待遇和服务保障,畅通引才“快车道”。 搭建“干事舞台”,以良好的“用人环境”打造用才“强引擎”。要当好识别人才的“贤伯乐”,在选用人才时,重文凭更重水平,重资历更重能力,不管是各有所长的“外来和尚”,还是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才;不管是全国知名的学者,还是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只要有一技之长,就积极调动起来,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局面。引进人才,拥有人才,不能“束之高阁”,要放手使用,让“千里马”竞相奔腾,把岗位需要和个人专长有效结合,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促进人才链与当地发展的创新链、信息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搭建奋斗的“舞台”,充分谋划“产学研”战略布局,确保人才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解决“后顾之忧”,以保姆式的“暖心服务”筑牢留才“蓄水池”。“人才九条”从人才流动、人才福利、人才容错、人才编制等多方面破局开路,处处体现出思人之苦、谅人之难、容人之量。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各地不仅要懂得“诚心引才”,更要学会“暖心留才”,当好人才的“娘家人”,主动同人才交流接触,倾听人才在工作生活上的意见,积极协调解决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家事”,真心实意为他们“端盘子”“撑雨伞”,特别对处于创业期、瓶颈期的人才,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多做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事,真正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对于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需要的青年人才,要进行蹲苗式培养,耐心等待其成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其在“纠错”中“避错”,为真正敢拼敢闯敢为的人才“开绿灯”。 要充分信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树立鲜明的人才选用导向,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敢于把人才放到重要岗位、重要领域去施展才华,历练成长,为人才鼓足干事创业的拼劲、闯劲、干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努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